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辅导专题 | 三校生高复

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

主页 > 新闻 > 最新资讯 > 中学生辅导 > 初中道法7、8、9上册期中核心知识点

初中道法7、8、9上册期中核心知识点

日期:2022-11-04 09:56 点击: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核心考点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  中学时代
第一节
 
1.中学生活的新变
化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的同学和老师.....
2.怎样认识中学时代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中学时代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1)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起点上。
(2)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3)中学时代见证了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我们的身心、自我意识、思维水平、品格都会不断发展……这些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3.怎样认识初中生活?(中学生活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有哪些?)
(1)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机会和平台:集体生活,涵养品格,丰富个性;新的课程,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社团活动,提供发现兴趣的平台;社会实践,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2)中学生活提供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新的目标和要求会激发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改变自己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3)中学生活意味着新的起点和行动:中学生活会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节  少年有梦
 
1.梦想的含义及其作用
(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2)(含义)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3)有梦想,就有希望。
2.少年梦想的特点
(1)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2)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3)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3.“中国梦”(重点记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4.我们青少年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1)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2)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3)努力,需要立志。
(4)努力,需要坚持。
(5)努力也有方法:合理规划,管理时间;劳逸结合,科学用脑;积少成多,不断进步;学思并进,追求卓越;凝聚力量,团结合作。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第一节  学习伴成长
 
1.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我们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索、发现、体验和感悟。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5)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3)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第二节  享受学习
 
1.正确认识学习过程?(如何理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1)学习中有快乐。
(2)学习中也有辛苦。
(3)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
(4)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我们要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
2.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有什么关系?
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3.怎样学会学习?
(1)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第三课  发现自己
第一节  认识自己
 
1.我们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2.我们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1)我们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2)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3)我们可以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3.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1)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2)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3)掌握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第二节  做更好的自己
 
1.怎样做到接纳自我?
(1)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2)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2.怎样欣赏自己?
(1)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长处,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2)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
3.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2)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4)做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4.改正缺点的方法有哪些?
(1)具体描述自己的缺点。
(2)从最容易改正的缺点开始。
(3)及时肯定或奖励自己改正缺点的努力。
(4)请一个信任的人来协助。
(5)在公开场合做出改正缺点的承诺。
(6)运用自己以前改正缺点的成功经验。
5.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1)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2)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
(3)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第一节  和朋友在一起
 
1.我的朋友圈的特点?
(1)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要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3)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些梳理,我们可以更好的观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友谊的力量?(交朋友的意义?)
(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2)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路走过的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3)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第二节  深深浅浅话友谊
 
1.友谊的特质有哪些?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2.我们需要澄清哪些对友谊的片面认识?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当朋友误入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第一节  让友谊之树常青
 
1.怎样建立友谊?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3)掌握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
2.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
(1)面带微笑。
(2)记住对方的名字。
(3)真诚夸赞。
(4) 寻找共同之处。
(5)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6)要保持好奇心。
3.如何呵护友谊?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3)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4)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4.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1)保持冷静。
(2)坦诚交流。
(3) 及时处理。
(4)勇担责任。
(5)换位思考。
 
第二节  网上交友新时空
 
1.网上交往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2)它超越时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朋友,拓展交往圈。
(3)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
缺点:
(1)互联网有时会关闭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2)网络交往存在安全隐患,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交友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
2.怎样做到慎重结交网友?
(1)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2) 网上交友,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4)不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核心考点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1  我与社会
 
1、社会生活具有什么特点?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为什么要感受社会生活?
(1)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伸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4、人的身份的确定?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5、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
(1)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2)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
(3)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1-2  在社会中成长
 
1、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途径: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
表现: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结果: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B.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3、亲社会行为?补充知识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帮助他人、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自我牺牲等,甚至包括为了某种目的、有所企图的助人行为,这一类行为统称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人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4、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5、青少年为什么需要养成亲社会行为?(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1)必要性: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意义: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1)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7、参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1)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2)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2-1  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纵使相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网络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三个方面?
(1)经济上: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政治上: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文化和科技上: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A.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扩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B.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C.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3、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遇到以下情况,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1)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
(3)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
(4)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5)在电话中索要和任何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6)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
(7)陌生网站要求先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4、如何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A.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
B.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
C.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
D.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树立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2-2  合理利用网络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提高媒介素养,完善自我
A.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
B.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不沉溺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理智面对互联网,抵制不良信息
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A.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B.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
C.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2、媒介素养的含义?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3、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注意信息出处。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
(2)关注官方信息。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
(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4)辨识信息内容。疯狂煽情、耸人听闻的消息往往不可靠。
(5)向他人求助。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
4、如何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1)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三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3-1  维护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社会秩序包括的内容?
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3、社会秩序的作用?(问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4、社会规则的含义?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5、社会规则的种类?
道德、纪律、法律等。
6、为什么说维护社会秩序靠社会规则?(“社会规则的作用”或“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遵守社会规则的作用)
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3-2  遵守规则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2、怎么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他律和自律的含义)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怎么维护与改进规则?
(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A.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B.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4、劝导的技巧?
(1)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2)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
(3)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
 
第四课  社会生活降道德
4-1  尊重他人
 
1、尊重他人是什么?
尊重即尊敬、重视。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3、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
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学会欣赏他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4-2  以礼待人
 
1、礼的主要表现?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社会)
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国家)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3、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4-3  诚实守信
 
1、诚信的含义?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承诺、诚实不欺。
2、诚信的重要性?
(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个人)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
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社会、国家)
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4、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1)树立诚信意识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2)运用诚信智慧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1、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作用: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2、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类别(根据违反法律划分)
图片
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图片
5、认识行政违法行为?
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6、认识民事违法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7、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2  预防犯罪
 
1、刑法的含义与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3、刑罚的含义?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4、刑罚的分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5种)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4种)
注意: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拘留≠拘役,
罚款≠罚金。拘留和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和罚金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
5、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要认清犯罪的危害,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行为,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所以,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5-3  善用法律
 
1、遇到侵害,如何依法维权?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审判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诉讼的含义?
诉讼是人民法院(审判机关)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3、诉讼的作用?
(1)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2)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4、诉讼的类型?
(1)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2)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3)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5、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的责任。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未成年人对违法犯罪行为要做到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6、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
(1)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2)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3)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4)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5)保护好作案现场。
 
第三单元  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6-1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1、责任的含义?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2、责任的来源?
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3、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1)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
(2)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4、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及意义?
(1)表现: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诺、认真做事,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2)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5、为什么我们也应该为他人负责?
(1)他人在为我们承担着责任。
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很难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我为他人负责。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6-2  做负责的人
 
1、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是什么?
(1)代价: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回报: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自我感觉良好、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2、如何对待自己选择承担的责任?
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无论怎样,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付的责任。
3、如何对待生活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觉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做到我承担,我无悔。
(1)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
(2)我们往往无法改变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位置,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待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
(3)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同样更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这样,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承担,我无悔。
4、如何看待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与回报的人?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正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所以,对待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与回报(无私奉献)的人,要有崇敬之情、感激之情。
5、青少年应如何承担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7-1  关爱他人
 
1、关爱是什么?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2、“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表现?
在长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信心;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们更懂得友谊的珍贵……每个人都被他人关爱着,也都在关爱着他人。
3、为什么要关爱他人?
(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的人往往都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4、怎样做到关爱他人?
(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系、体贴和帮助他人。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物质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断和理智的行动。
 
7-2  服务社会
 
1、为什么要服务社会?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2、怎样做到服务和奉献社会?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我们可以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无论参加哪种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第四单元  委会国家利益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8-1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1、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利益?
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以广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2、国家利益的含义与重要性?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3、国家利益的内容?
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4、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
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5、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1)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3)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真正的实现。
(4)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3)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发展为我们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同时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怀,维护国家利益。
2、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1)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3)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稳定团结的局面。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9-1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1、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1)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2)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2、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3、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今天,我国的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内外因素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
4、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5、怎样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2)我国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9-2  维护国家安全
 
1、我国武装力量属于谁?任务是什么?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他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2、怎样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
(2)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3)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
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3、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1)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3)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应为。履行法定义务。P101-102
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10-1  关心国家发展
 
1、祖国有哪些成就让我们倍感自豪?
(1)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感受到国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飞驰的高铁列车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异彩纷呈的演出和展览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听证会的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让政府决策更加透明,我们的衣食住行用条件也更加充分。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科技创新成就斐然;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陆续出台,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我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等。
3、为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4、怎样正确看待国家的发展?
(1)祖国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让我们倍感自豪。
(2)在看到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
 
10-2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劳动的重要性?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2)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2、为什么我们应该尊敬和学习劳动者?
(1)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3)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3、为什么说实干创造未来?
(1)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2)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4、青少年怎样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知识扩展:工匠精神的内涵
(1)敬业。敬业是从业者给予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
(2)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
(3)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4)创新。“工匠精神”强调执着、坚持、专注甚至是陶醉、痴迷,但绝不等同于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其中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核心考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4)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综合国力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人民生活方面: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国际影响力方面: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到共建“一带一路”,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为何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要依靠改革开放。
(2)新时代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将改革进行到底;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为什么要共同富裕?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7.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党和政府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8.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9.为何要坚持创新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6)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0.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1.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
12.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对创新的重要性)(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3.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
14.青少年怎么创新?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3)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
(4)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5)要拓宽思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
(6)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民主?民主的实现靠什么?
民主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实现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
2.社会主义民主是怎样的?什么特点?新型的民主?
(1)是种新型的民主,从中国社会生长出来,是有生命力的。(2)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目的是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繁荣富强。
4.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民主形式!
(1)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协商民主,决策时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5.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6.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防止权力滥用,也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
7.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8.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9.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要自觉遵守宪法;
(2)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要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
10.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生活?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合法权益。
11.法治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1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1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4.政府的作用和宗旨:
作用:一方面,管理社会事务;另方面,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权力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
15.法治政府:
(1)含义: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核心内涵:依法行政。
16.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7.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和公民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
A.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B.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18.全面依法治国:
(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要求(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9.怎样厉行法治?依法治国的具体做法:
(1)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做守法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4)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20.建设法治中国,为什么要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21.建设法治中国,青少年怎么做?
(1)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2)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3)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
(4)向人们大力宣传法治知识和重要性;
(5)坚决同破环法治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中华文化:
(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作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4)一脉相承的原因: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如何传承与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2.文化自信:
(1)原因: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来源: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3)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还要互相交流借鉴。
3.中华传统美德:
(1)重要性(意义、原因):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熔铸了中华民族民族志向、民族品格和民族理想,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内涵:爱国情怀,奋进品格,高尚情操,伦理规范等。(3)青少年如何做:
①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4.民族精神:
(1)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一个民族要生存与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否则会失去生命力。
(2)中华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与时俱进。
(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表现):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C.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5)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作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6)传承与弘扬的表现:
①表现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
②表现在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无私奉献;
③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意义、重要性: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引领,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3)如何培育和践行: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要勤于学习,注重修养,勇于实践,踏实做人。
6.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2)新的特点:
①增速趋缓
②出生率低
③老龄化加剧
④男女性别比失衡
⑤城乡分布不均衡
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
7. 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原因(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8.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政策要随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9. 我国的资源现状与危机?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3)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0.我国环境形势与危机:
(3)现状: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得我国环境问题严重,各类环境污染问题高发;
(2)危机: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1.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2.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1)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 ,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否则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13.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4.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4)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
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在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3.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各民族在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4.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1)原因: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2)做法:
①经济社会方面:
A.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②民生方面:
A.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B.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
C.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D.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③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5.反对分裂:
(1)做法:
①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③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2)原因:
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②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7.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8.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9.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10. 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梦?
(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执着追求实现小康的社会梦想;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4)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11.中国梦的含义:
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2.“三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步:1981——1990年,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1991——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000——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13.“两个一百年”目标: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4.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1)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4)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7.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
(1)从 2020 年到 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8. 怎样实现中国梦?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即:科学发展理念),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即:“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即:“四个全面”)。
(2)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9.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原因是什么?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党的领导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20. 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
(1)对国家有认同;
(2)对文化有底气;
(3)对发展有信心;
(4)自信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5)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即:“四个自信”)

讲座预告

最新活动

热门课程

小小主持人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三校生5月本科目标班

    三校生5月考班 三校生5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班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班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全...

口才特训营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三校生5月考(本科)双休班

    2015级双休本科目标班,开设暑假班与秋季...

三校生5月考(本科)平日班

    2015级全日制本科目标班,开设暑假班与秋...

艺术生本科目标辅导班

    课程紧扣高考大纲,根据艺考特点制定针...
标签:中考道法补习    中考道法辅导    中考道法    
相关资讯

更多校区查询

饮水思源,源自交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交大校训,依托名校师资,提供专业的托班辅导、青少年英语辅导、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 二十年教育经验
  • 十余项教育大奖
  •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
思源logo尺寸220

总课程咨询热线:400-678-9493 服务时间:9:00-20:00,双休日照常

手机网站访问地址:http://www.siyuanedu.com/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400-678-9493
思源教育LOGO

咨询热线:400-678-9493

在线咨询

乘车路线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

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

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  沪ICP备110083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