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辅导专题 | 三校生高复

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

主页 > 新闻 > 最新资讯 > 中学生辅导 > 【高三加油】2021届高三一模专项训练:构思题

【高三加油】2021届高三一模专项训练:构思题

日期:2021-02-05 10:06 点击:

种包谷的老人(节选)    何世光

①这地方,是太遥远了,也太寂静了。一片窄窄的坝子,四面都有青山屏障。就连那条从小小的乡场上穿过,并且整日里都空荡荡的碎石车路,也远远地落在重重青山的那一边、那一边。至于城市呢,更不知远在何方,在哪一片望不见的天空下面。

②这地方叫落溪坪,有三十来户人家。略略地离开那连在一起的林子和人家,在石板路拐弯的地方,有一间矮小的、显得有些孤单的瓦房。这是刘三老汉的房子。刘三老汉七十多岁,他的老伴,还有一个子和一个姑娘,都在二十多年前不幸死去了剩下一个幺女儿, 跟着就嫁到五十多里以外的七里场。

③农历六月开头,炎阳炽烈地在落溪坪的顶上照耀,把田野持久地置于他的光照和灼热之中。山上的树,斜坡上的包谷,平坝上的秧子,还有所有的草丛和灌木丛,都不得不紧迫地用自己的须根向土地吮吸。土地的水分仿佛全被吸到茎和叶片上来了,以至桐树的阔叶展开到最大,包谷的叶片伸延到最长,瓜藤牵连到好远好远,秧子呢,则严严实实地遮没了整整一坝水田。除了静静的石板路依旧蜿蜒外,整个落溪坪的山野一片润湿、饱满而凝重的碧 绿,浓郁到仿佛透不过一口气来。

④正午过后不久,刘三老汉独自一人,伏身在坡的一片包谷林之中,茂密的叶片完全把他淹没了。他的长衫前襟起来,掖在腰间的布带上,佝偻的脊背深深地躬着,握了一只水瓢,一步步往包谷林的深处挪动,乱纷纷的、油绿到发黑的包谷叶,在他的身边像刀剑一样交错,笼罩着一片静止不动的、叫人心慌意乱的闷热。每移动一步,衣襟都把包谷叶牵擦得窸窸作响,同时有更猛烈的热扑到人的脸上。那些到面颊上来的叶片,是无法撩拨开的,尖梢刺着他的干枝桠一样的手背,叶齿从他的瘦黑的脸上划过,绒毛粘上他的细细的脖颈,汗水跟着就沾湿了那些碎屑,并深深的没到划出来的细小的口子里去,让人的脸和手都是火辣辣的。

⑤泥土渴了,在叶片底下,包谷的藻红色的罩根一株株的露出来,像子一样紧紧地抓住土地,和土块牢牢地埋在一起。一只很大的黑蚂蚁,匆匆地到裂开的泥缝里去了。一支淡绿色的青蛙,倏地从眼前跳开。后来,刘三老汉终于谨慎地把木瓢贴近一包谷的罩根,把水灌进筋络一般的细根的空隙里,让水从那儿浸到泥土里去。水刚一粘着泥土,就发出吱的声响,又细碎又清晰,一点也不流淌,马上就被吸干了,在细根的周围留下一小圈淡淡的影子。眼看那影子很快地淡下去,一会儿就只剩下一点差不多不能辨认的痕迹。

⑥过后他摸索着从包谷林里退出来,在旁边的草梗上慢慢地坐下,阳光太炽热了,那些车前草和铁丝草发烫,热乎乎的湿气一下子传到他的腿上,一只青蛙跳出来,跌落进他的衣襟,背上有一根细细的金线,绿得仿佛透明,喉头急促地起伏,也好像渴得厉害,跟着又跳开。空了的木桶和扁担在他的身旁。那扁担斜倚在草坪上,是红的,不知用了多少年了,被汗水浸渍,让衣服搓磨,早已是玉一样圆润,琥珀一样发着深沉的、暗红色的光亮。

⑦他坐着,衣衫从领子那儿敞开。露出来的脖颈、肩胛和胸膛,还有他的一被阳光照亮的一张脸,仿佛经受过烟熏火燎,渗出一层油,像他身旁的扁担那样,透着隐隐的、暗红色的光泽。他的双臂无力地垂下来,让一双手落在膝盖上。那手从长长的衣袖里伸出来,像露到地面上来的树根,一手抚着膝盖,另一只则用手背触着膝盖。

⑧但他的神情还像平时一样和蔼。阳光炫人眼目,他的眼睛眯得更厉害了,眼角那儿隐着的笑意也更平静、更深沉。他蜷曲着脊背,脖颈略略伸向前面,嘴唇微微张开,一动不动。褐黄的眼仁已经浑浊了,但不知是噙着浆液还是映着阳光,差不多眯成一线的眼缝里,还有隐隐闪动的亮光,好像满意地望着,其实又并没有望,用心地想着,其实又没有想。

⑨这片包谷林远离着落溪坪的人户,在这斜坡上,望不见那条石板路,也望不见一户人家,一个人影。无边的蓝天之下,无限的阳光之中,只有眼前的包谷林,再就是寂寞地闪烁着光亮的茅草和刺丛,全都在炎暑中深深地凝滞了,久久地没有一点响动……

春天里,世道不同了,乡亲们欢天喜地聚在祠堂跟前的空地上,安顿今年的庄稼。去年,落溪坪的庄稼人,托福被允许把庄稼划给一家一户料理,田里和土地的收获都涨了好几成。但大家心里不稳,怕事情不长久,还是揣揣的。后来,不见上面的人来追究,还处处听到赞许,于是宽心了。

⑪太阳才刚刚西斜,还能从坡下那一块过水的丘里,起来好几挑水。于是,过了不大一会,刘三老汉就用手抚着膝盖,慢慢地站起来,担好一挑桶,顺着一条隐藏在草丛中的小路,蹒跚地往下走。天是这样高远、博大,山野是这样繁茂、连绵,他呢,这样佝偻,这样迟缓,在这一片斜坡上,几乎现不出一点行踪,小到让人看不见。可是,渐渐地,一簇又一簇的刺丛,还是留在了他的后……

[注]①包谷是玉米的方言。②本篇小说发表于1982 年。1970 年代末1980 年代初,我国大陆地区开始改革开放,农村地区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③段写炎阳炽烈和落溪坪的碧绿,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二)2021年奉贤一模

月光白

①白天不懂夜的黑,其实谁也不懂。

②在夜里行走,总觉得脑后总有一双诡谲的眼,盯得脊梁骨阴森森冒凉气。我不敢回头,生怕一扭头,便与夜里游走的东西撞个正着。

③“黑夜无边,躲不掉,但有对付的办法。大人们说,走夜路,需解开衣服上面三颗扣,叉开手指,把头发往后翻三遍。我虔诚地照做了,迈开大步往前走。但我还是怕,身后的脚步声特别响,似乎黑夜里跟踪我的东西总甩不掉。我快步如飞,一边走一边往东边的山头看。

④东山的月亮每一次出来都是新的,似乎精心梳洗了一番。其实,月光铺洒大地几千年,月还是那月,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也许看多了世态炎凉,心到伤处,连光都是高远清冷的。

⑤乡下的月光是白的,白得可以看清手指上的螺纹。那时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视,孤单的夜里只待月光。端一碗清清淡淡的稀饭,走出屋子,竹筷子碰着瓷碗,清亮的声音把夜敲得脆响。哧溜一声,月上东山了。

⑥月上东山时,我们便上晒谷场。互相吆喝着,聚在一起,玩那个时代童年里的游戏。有些家长管得严,不准娃娃晚上私自出来,我们便在家门口,打暗语般大声说着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小伙伴心领神会,找个借口,跨出房门,挪到庭院,悄咪咪就在漫天的白月光下无处可寻了。

⑦秋插上岸,做酒席的特别多。升学的、生娃的、过大生日的,每逢喜事都要放电影。放电影的消息夹在风里,传播得特别快,范围也特别广,十里几十里,在夜幕降临时绝对传到耳朵里。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甚至什么片子都被摸得清清楚楚。上小学时,我经常跟在村里一大群小伙伴屁股后面,赶很长的夜路去看电影。其实,除了那些英雄们喊“同志们,冲啊”的战斗场面,和一招一式的武打情节,其余的看完立马就还给人家了,印象远没有当晚夜空中的白月光清晰。

⑧又一个月夜。跟村里的小伙伴们去看电影,结果消息有误,白赶了几十里路。回来的路上,大家并不感到扫兴,反而觉得是一次难得的月光游。大家说着笑着,竟不约而同地大声唱起歌来。他们唱得很动情,隐隐约约记得歌词里有“山一程水一程”,还有“来去太匆匆”之类的。我从没听过,只觉得在月光下很有意境。那晚,月光很透亮。他们的脸上映着月的光,全是青春的气息。多年后,我回家乡,见到了其中几个曾经的小伙伴,他们的脸上再也看不到曾经的风华,沟沟壑壑的额头上,早已山一程水一程。

⑨月光下,还有我的堂哥。堂哥是独子,比我大几岁,有号召力,什么事总比我拿捏得好,跟他在一起有种强烈的安全感。堂哥经常带着我上山采野果,捉金铃子,摘香樟籽,把童年疯得到处都是。他有一头浓密的头发,头顶上却有个斑秃。只要一弯腰,那光秃秃的疤块在月光下特别亮。小伙伴们经常取笑他,给他取了个外号喊他“月光”。开始他很生气,谁说就追着谁打。后来,他也不在意了,自嘲地说,哈哈,我有两个月光,再黑的夜都不怕!后来,大家渐渐觉得没了生趣,“月光”的绰号也在月光里淡忘了。后来有一天,堂哥说眼睛看不清,后来竟什么都看不见了。去了很多大医院,也找了很多据说懂土方的赤脚医生,都治不好就这样,堂哥的世界里再也没能升起月光。每到月夜里,他只能孤单地坐在谷坪上,头顶那块斑秃依然很亮。伯父守在他身边,旱烟冒着焦躁的,一个又一个烟圈冉冉升起,蒙在月光上。

⑩那时物质条件都差不多,家家几乎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月夜里,小孩儿在一起,除了在游戏上论个高低,在嘴皮上也要论个输赢。月光下,几个小伙伴比各自的强项。在学习上他们都占不到优势,于是跟我拼爹。隔壁的小胖说,他爹看了很多古书,会讲《三国演义》里的煮酒论英雄,知道《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助王伐纣封众神。你爹会吗?我一蒙,竟找不出老爹的一点文化资本。老爹一共十兄妹,他排行老六。在饱暖都成问题的年代,他在学堂里打了个转就跟田土混了。莫说读书,就连他自己的名字,都是用歪歪斜斜的线搭起来的。

我从没听老爹讲过历史故事,一个正儿八经的故事都没有。每次睡觉前缠着他讲,他要么就讲他小时候那些鸡毛蒜皮的事,要么就是“古时候,有个和尚”千篇一律的开头和大致雷同的情节听得耳朵起茧。往往讲到一半呼噜声骤然响起。他睡着了,我在夜里浮想联翩,各种莫须有的人物和情节滋长出来,在我的梦里此起彼伏。

“双抢”,是南方农村逃不过的劫。“双抢,抢两个时间点:在春季稻子成熟后开镰,抢在芒种前后全部收割进屋;紧接着,犁田,拔秧子,抢在大暑前后把禾苗插下去。跟不上这个节奏,就指望不上秋收。一到“双抢”时节,老爹就着急。家里七亩水田,三个娃,母亲神志不清,劳动力严重不够。老爹腿脚不便,虽然每次都急匆匆地拼命赶,但还是比人家的进度慢一大截。

月白如初。老爹抬头看了看天,说,好大的月!白天太热,趁这月光凉,去把水田里的秧苗插完吧。

那夜的月异常白,亮如白昼。我踩着自己的影子,像追着一条逃命的鱼。月光把老爹一拐一斜的身影拉得很高大。老爹挑一担秧苗,一边高一边低,压弯了的扁担发出“吱嘎、吱嘎”的脆响,我总怀疑那是老爹的脊梁骨在响。

田野里,到处都是刚插下去的秧苗,在夜露的滋润下,似乎可以听到生长的声音。水田里,亮汪汪一片。每一丘田里都有一个月亮,发出白晃晃的光。

抛秧,下水。左手捧秧,右手将一撮一撮的苗插到泥土里。水还有太阳的温度,柔滑的泥土里有一丝清凉,手指像触摸到了月光的肌肤。我和老爹都没有说话,弯着腰,退着走的腿划起哗哗的水声,一行行秧苗在前方立了起来。

天上的月光掉到水田里,碎成了很多片,白晃晃的老爹一直腰,月光落在他头上,融在两鬓的汗水里,发出一丝白的光。

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我再也没见过故乡的月光。(《散文选刊·下半月》2021年年第7期)

 

10.有人说第段老爹讲故事与“月光”无关,可以删去,谈谈你的看法。(3分)

 

 

11.以下是文章初稿的第一段,请从构思的角度分析作者删去这一段的妙处。(4分)

窗外有光。红绿灯还在自顾自闪着,管制夜的黑。路灯打开一把伞,橙色的亮光盯着脚下的马路,警惕着,眼睛都不眨一下。远处的田野、山峦,一片幽暗,深不可测。

 

 

(三)2021年嘉定一模

    辛茜

①青海湖畔宽广的草原上,每一天,都会有炊烟伴随太阳从帐房里升起又飘散。每一天,晨光下的牧人们都重复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感受着不一样的欢乐和遗憾。

②晨光微露中,拉羊家的女主人和长大了的女儿们先起床,给取暖的炉子和烧饭的炉子生上火。房子很快暖和起来,开水和奶茶飘散着热气和浓香,男人们闻着味起来了。当然,如果愿意,男人们还可以多睡会儿,但,早出晚归的放牧生活,让他们马上打起了精神。

③用过永远以糌粑、奶茶为主的早餐后,女主人和女儿们开始给十几头母牛挤奶。这时候,太阳已经离开地平线,草原从沉睡中清醒过来,空气中满是甜滋滋的味道。挤牛奶之前,先要让小牛吸一阵母牛的奶。小牛贪婪有力的吮吸会使沉积了一夜的乳汁活跃起来,被激活的乳房生动饱满,乳汁也会更加顺畅。挤牛奶是一门艺术,随着女人富有弹性的双手上下舞动,两股洁白的乳汁会交替着流进桶里。

④挤牛奶的工作完成后,拉羊家的女主人停留片刻,目送着丈夫和儿子远去的身影。羊群和男主人离开家后,拉羊家的女主人带着二个女儿,着一件单衣,把袖子挽得高高的,用双手把散落在四处的湿牛粪捡到一起,然后用手抹开,像做煤饼似的一块块摊在草地上。

⑤清晨的青海湖畔气温很低,不超过五六度,抹湿牛粪的双手冰凉,但是她们习以为常,没有丝毫抱怨。相反,她们乐此不疲,一边干活一边说笑嬉闹,使静谧的草原很快有了生气。如果天气好,这些牛粪会在一天之内转化成可燃性能源,假如需要较长时间的储存,她们就得把湿牛粪做成厚厚的圆饼贴到墙上,晒干后堆放。捡牛粪、晒牛粪、储存牛粪,是牧民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晒干的牛粪是四季唯一的燃料。在牛羊被赶到深山四处游牧的季节,燃料得不到及时补充,漫长的冬天更需要大量的牛粪取暖,没有足够的储备是不行的。

⑥女人们要做的事很多,打酥油也是一件极重要的事。没有牛奶的日子几乎不像牧民的生活,有相当一个时期内,他们是吃不到牛奶的,那是牛羊群远征深山牧场的两个月,以及严寒的冬春季节。为保证刚下的牛犊能够安全度过冬春的寒冷与饥荒,牛乳首先要满足这些脆弱的小生命。因此,必须靠夏秋季节挤出的牛奶提炼酥油,并尽可能多的储备。

⑦虽然追求快节奏的生活也波及到了草原,摩托代替了骑马,牛奶分离器比传统打酥油的方法方便、省力,但牧民的生活依旧古朴,像古老的歌谣,平静透明。他们享受新鲜空气和食品,享受自然美景。取自自然、回归自然。交流感情的过程,自由、轻松、愉快。

⑧湖光闪耀,白云浮动,鸟雀鸣叫。除了每天必做的工作,牧人们还有一些需要做但又并非马上去做的事情。比如,磨炒面、杀羊宰牛、编织、亲友聚会、准备出嫁女儿,做娶儿媳的准备等等。总之,他们会做出适当的安排,以便使日常生活不致于紧张忙碌,也不致于太过清闲无聊。

⑨冬天的下午无忧无虑,小村庄和茫茫原野增添了独具高原风格的恬静和温馨。定居点的房顶上冒着炊烟,女人们在晾晒羊毛、翻晒牛粪,有的则闲坐在门前的草地上,眯着眼看孩子们玩耍,任太阳沐浴全身。打破村落宁静的是男人们驾着摩托车或手扶拖拉机出入村庄的声音,还有游荡在草原上的牦牛拖着长调的浑厚中音、绵羊啃食嫩草时的阵阵颤音。永远此起彼伏,永远心满意足。

⑩羊毛已经剪过一段时间,新长出来的毛使每一只羊看上去洁白、年轻、漂亮。此时,它们吃饱了肚子,高声歌唱,翻过山岭,涌向山下。草原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壮观,成千上万的牛羊布满翠绿的山坡,大团大团的白云从后山蜂拥而来,像是在为牧归的牛羊送行。斜阳照射,白色的羊、黑色的牛让草原再度辉煌。

暮色中,牛羊成群结队返回各自的家。这时候,女人们又忙碌起来,她们把母牛和牛犊拴在绳栏上,把羊赶进羊圈,把晒干的牛粪收拢起来,然后开始挤最后一次牛奶。作为一家之主,男主人则要做一些佛事活动,让电动的经筒转动起来,让小女儿背着放在佛龛下用黄布包裹的经卷,绕着庭院按顺时针方向转圈。最后,在晚霞将要退尽的时候,点燃煨桑台前的桑烟,祈求佛祖保佑生活平安、人畜兴旺。

晚饭的炊烟,随着袅袅桑烟再度升起,这是一天中,全家人围坐一起的一道正餐。除了必不可少的奶茶,还有一些面食,但不管什么饭,都必须要同时煮一盘羊肉或牛肉,才算真正填饱了肚子。牧人们用来做饭和吃饭的时间,比城里人少,也不费神琢磨该增加什么营养,配什么蔬菜。他们每天饮用的奶茶、糌粑和酥油,并没有让他们缺乏维生素和营养。晚饭结束后,一家人会坐在一起谈谈家常,有电视的人家可以看看电视,但那里面的事情离他们太遥远,不值得他们过于认真。

草原的夜晚沉静甜美。

⑭生活似曾相识,日子循环往复。对牧人来说它是平淡的,并不乏味。它是辛苦的,并不痛苦。每天晚上,他们都能做个好梦,心儿像草原上的花,湖中的鱼,自由呼吸,轻松自在。 

 

 

10.本文出现的人物仅以性别或身份为称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4分)

 

 

11.画线句呈现本文的叙述顺序,看似平常却体现作者精心的构思,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四)2021年浦东一模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冬夜记

李娟

①小时候的富蕴县,冬天真冷啊。睡到天亮,脚都是冰凉的。我和我妈睡一个被窝,每当我的脚不小心触到她,总会令她惊醒于尖锐的冰意。被子那么厚,那么沉,却是个大冰箱,把我浑身的冰冷牢牢保存。我俩睡在杂货店的货架后面。那时,我还是个八九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失眠了。我总是静静躺在黑暗中,相峙于四面八方的坚固寒意。潜伏于白昼中的许多细碎恍惚的疑惑也在这寒冷中渐渐清晰,膨胀,迸裂,枝繁叶茂。我正在成长。一遇到喧嚣便欢乐,一遇到寂静便恐慌。我睡不着,又不敢翻身,怕惊醒我妈。好在不到十年就已经攒存了许多记忆,便一桩桩一件件细细回想。黑暗无限大。我一面为寒冷而痛苦,一面又为成长而激动。

②就在这时,有一个姑娘远远走来了。我过于清晰地感觉到她浑身披戴月光前来的模样。她独自穿过长长的,铺满冰雪的街道,坚定地越来越近,终于响起了敲门声。我惊醒般翻身坐起。听到我妈大喊:“谁?”她的声音清晰响起:“我要一个宝葫芦。雪青色的。”我妈披衣起身,持手电筒走向柜台。我听见她寻摸了一阵,又向门边走去。我裹着被子,看到手电筒的光芒在黑暗中晃动,看到一张纸币从门缝里递进来,又看到我妈把那个小小的玻璃饰品从门缝塞出去。这时,才真正醒来。

③小时候的富蕴县真远啊。从富蕴县去乌鲁木齐至少得坐两天车。我妈每年去乌鲁木齐进两到三次货。如果突然有一天,县里所有的年轻姑娘都穿着白色“珠丽纹”衬衫、黑色大摆裙;或者突然一天,所有人不停哼唱同一个磁带专辑的歌——那一定是我家的小店刚进了新货。在小而遥远的富蕴县,我家小店是一面可看到外面世界些微繁华的小小窗口。

④又有一天,所有年轻人每人颈间都挂着一枚葫芦形状的玻璃吊坠,花生大小,五颜六色,晶莹可爱。“宝葫芦”是我妈随口取的名字,一旦叫开了,又觉得这是唯一适合它的名字。还有“雪青色”,原本也从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然而一夜之间突然开窍。从此一种颜色美于另一种颜色,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令人记挂。原来世上所有美丽的情感不过源于偏见罢了。偏就喜欢雪青色,偏要迷恋前排左侧那个目光平静的男生。盲目任性,披荆斩棘。

⑤我在路上走着走着,总是不由自主跟上冬夜里前来的那个姑娘的脚步。我千万遍模仿她独自前行的样子,千万遍想象她暗中的美丽。又想象她已回到家中,怀揣宝葫芦推开房间门。想象那房间里一切细节和一切寂静。我非要跟她一样不可,仿佛只有紧随着她才能历经真正的青春。

⑥我总是反复想她只为一枚小小饰品冒夜前来的种种缘由。想啊想啊,最后剩下的那个解释最合我心意:她期待着第二日的约会,将新衣试了又试,难以入睡。这时,突然想起最近年轻人间很流行的一种饰品,觉得自己缺的正是它,便立刻起身,穿上外套,系紧围巾,推开门,心怀巨大热情投入黑暗和寒冷之中。

⑦我见过许多在冬日的白天里现身的年轻姑娘,她们几乎是穿一样的外套,梳一样的辫子,佩戴一样的雪青色宝葫芦。她们拉开门,掀起厚重的门帘走进我家小店,冰冷而尖锐的香气迎面扑来。她们解开围巾,那香气猛然浓郁而滚烫。她们手指绯红,长长的睫毛上凝结白色的冰霜,双眼如蓄满泪水般波光潋滟。她们拍打双肩的积雪,晃晃头发,那香气迅速生根发芽,在狭小而昏暗的杂货铺里开花结果。

⑧我是矮小黯然的女童,站在柜台后的阴影处,是唯一的观众,仰望眼前的青春盛况。晚上睡不着时,再一遍又一遍回想。一时焦灼一时狂喜。这时敲门声响起,雪青色的宝葫芦在无尽暗夜中微微闪光。霎时所有门都开了,所有的路光明万里。心中雪亮,稳稳进入梦乡……

⑨这世上那么多关于青春的比喻:春天般的,火焰般的,江河湖海般的……在我看来都模糊而虚张声势。然而我也说不清何为青春。只知其中的一种,它敏感,孤独,光滑,冰凉。它是雪青色的,晶莹剔透。

⑩白天我缩在深暗的柜台后,永远只是青春的旁观者。

⑪那时,我觉得一切的困境全都出于自己缺了一枚宝葫芦。我困于冰冷的被窝,与富蕴县有关的那么多那么庞大沉重的记忆都温暖不了的一个被窝。躺在那里,缩身薄脆的茧壳中,侧耳倾听。似乎一生都处在即将长大又什么都没能准备好的状态中。突然又为感觉到衰老而惊骇。 (选自《文汇报·笔会》

 

 

9.有人认为第②段的内容显得太过突兀,放到第④段后更加合理,说说你的看法。4分)

 

 

10.第⑦段连用五个“她们”,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

 

 

11.赏析“宝葫芦”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4分)

 

 

 

(五)2021年青浦一模 

最后的聚会

①“米黄色的裤子,咖啡色的条绒夹克,戴着手套的双手就像插在口袋里。戴着棒球帽,脚下是永远不沾地的皮鞋。”这是史铁生延续多年的招牌打扮。

②这一次,史铁生仍穿着这一身,平躺在朝阳医院的临时手推板床上,呼吸渐渐微弱。

③晚上9点多,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赶来,轻轻翻开史铁生的眼皮,发现瞳孔已经渐渐放大。

④史夫人陈希米签了停止治疗的同意书,还要签一沓器官捐献同意书。陈希米问凌锋:“他这脊髓和大脑有研究价值吗?”凌锋说:“太有了。”还有那亮亮的角膜,凌锋问:“能捐吗?”陈希米忙点头:“可以,可以,完全可以。”史铁生讲过,把能用的器官都捐了。

⑤天津红十字会的人赶来,他们负责协调整个华北地区的人体器官捐献。凌锋说,2010年,这么大的华北地区,只有5个人捐过,史铁生是第5个

⑥2010年12月31日3时46分,史铁生在武警总医院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再有4天,他就60岁了。

⑦开始肝脏移植手术,肝脏被飞驰运往天津。9个小时后,史铁生的肝脏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苏醒。

⑧18岁时,史铁生从清华附中毕业,去陕北插队。1971年夏末,在一次放牛时遇到暴雨冰雹,史铁生病倒,高烧,腰腿一天比一天疼。史铁生回到北京,一年多后,他的下肢彻底瘫痪。此时,他21岁。

⑨1974年,没有公费医疗和劳保,他只能摇着轮椅拐进不为人知的小巷,和大爷大妈们一起挣些糊口钱,每月15元,一干就是7年。

⑩2011年1月2日,熙攘的雍和宫大街上,一个小小的院门掩在一排香火店中。紧挨院门的一家小店门口,有人喊着:“姑娘,来算一卦,你一辈子都忘不了。”“小伙子,你别不信。”突然,那人脱下生意人的面孔,凑过来,成了街坊的样子,“你是来找史铁生的吧?看,他原来就住这间房。”

    ⑪很多年前,轮椅上的史铁生就从这里摇出家门,摇过只容一人通过的大杂院窄道,去不远处的地坛。史铁生的车轮压过地坛的每一块草地。他带着书,读一段,摇一段,有想法了马上停下,摇着走时可能又有更好的想法。他渐渐带上了本子和笔,到园子的角落偷偷地写文章。

     ⑫ 1979年,史铁生第一次发表小说《爱情的命运》,开始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一条路。生活刚刚展露一点欢颜,要命的尿毒症又来了。

 ⑬ 1983年,史铁生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该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十几家媒体拥到他家,他愁得不知如何躲,最后在门上贴字条:“史铁生一听有人管他叫老师就睡觉;史铁生目前健康状况极糟,谈话时间一长就气短,一气短就发烧、失眠,一发烧、失眠就离死不远;史铁生还想多活几年,看看共产主义的好日子。”但人真的上门来,他又常常不好意思说“不”字了。

⑭在王府井书店的角落里,何东看见一本装帧简陋的白皮小书《我21岁那年》。以硬朗著称的主持人何东在书店里一边看,一边哭。何东一直觉得这世界上没什么事情是应付不了的,最多一死。但当父亲得了癌症,医生宣布一点办法都没有时,他崩溃了。“我一个念书的人,六神无主,很少有书教人救自己,让人内心能面对自己,没有。”直到碰见史铁生的那本小书。何东又找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来看:“它告诉我,除了一个现实的世界,还有一个灵魂的世界。”

⑮1995年,一个香港记者问:“您的专业就是在家写作吧?”史铁生说:“不是,我的专业是在家生病,我业余写作。”生病越来越成专业的了,透析开始占去一星期中的3天时间和越来越多的力气。剩下的4天,每天也就能写两三个小时。即使这样,史铁生还是在4年里写出了十几万字的《病隙碎笔》。

⑯1月4日,史铁生60岁生日。“与铁生最后的聚会”在北京798时态空间画廊举行。此时,陈希米裹着粉色大披巾,戴上红围巾,彩色的水钻花朵型发夹,把头发高高别起。她微笑着讲,最喜欢朋友聚会的史铁生,这次终于不用因身体支持不住先撤了。发给朋友的邀请短信上,陈希米要求大家一不带花圈、挽联,二可带漂亮鲜花,三要穿漂亮衣服。

⑰史铁生最喜欢的外甥小水走上台。“不用悲伤,他已经说过很多次,这是他的节日。”

 

 

10.简析本文在构思上的特色。(4分)

 

 

(六)2021年长宁一模                 牧归

刘国星

①夕阳斜坠荒原,草场、牛羊、蒙古包被蓦然涂抹上一层橘黄。爷爷和我走出包外,他拉响了马头琴。牧羊犬趴卧在不远处的勒勒车旁,歪愣着脑袋打量我爷爷,黑漆漆的眼珠子一动不动。我爷爷银须飘飘,抿一口酒,捻弦,运弓。琴声似水,随风荡溢。牧羊犬伸出红红的舌头,舔舔嘴,也学着我双手支下巴的样,把头抻在前爪上,神情悠闲专注。

②草场的牛羊听到琴声,仿佛听到了号令。三三两两停住嘴,抬起头,往营盘聚集。牛走一条线,头牛领队,后面的牛就码着蹄印回来了。羊走一大片,头羊打头,身侧却是前呼后拥,一团一团走过来。那天我问爷爷,咱家有牛羊,咋没马和驼?爷爷说,牛羊恋家,养活它们天天能看到,心就踏实。马和驼就不行了,它们白天黑天都在草场里,你不寻,它是不回营盘的,像是野牲口!听了这话,我心里有点走神。

③除夕那天,阿爸和额吉才急急地赶回家,是坐汽车回来的,“突突”的马达声和尖锐的喇叭声惊得牛羊四散奔逃,牧羊犬也围前绕后地狂吠。阿爸和额吉都没穿蒙古袍子,穿的是短短的棉裤羽绒服。阿爸和额吉热情地来抱我,我怯怯地打量他们,脚却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熟悉又陌生啊!我爷爷却打起我的哈哈,你呀,你不是想他们吗?咋还躲呢!我一下子窘迫得脸红起来,流出了泪。

④第二天,阿爸和额吉趁我熟睡时就返回城里了,说是去挣钱,耽误不得的!接下来,又是一年没有露面。

⑤营盘里一阵慌乱,牛羊都争先恐后地奔向长长的水槽子,低头喝水。一排一排的犄角碰得噼啪作响。眼前的牛羊皮毛厚实,被风梳理得熨帖闪亮。可我还是看出来,它们骨子里的那种冷。它们是害怕这冬天的。我感叹地说,爷爷,要是没有冬天多好!牛和羊就不冷了!爷爷说,不行,那样牛羊肉就不好吃了,它们只有经过冬天的掉膘,再上膘,肉才瓷实,才有嚼头。要不就全是些水肉。还有冬天草干,没有水分。牛羊吃一天,口干舌燥,不饮水,会生病的。倒是那骆驼,几天几夜不喝水,也能撑得住,真是个野骨头!

⑥除夕夜,阿爸和爷爷一起饮酒,阿爸喝了两杯就放下了,说是长时间不喝酒,一喝就头疼。爷爷就嗤嗤笑着,自斟自饮,说,你真是退化了,草原汉子不能喝酒?我们年轻那会,几个人纵马草原,酒袋子满天飞,哪有个醉啊!我听了爷爷的蛊惑,偷偷抱过酒袋灌一口,却呛得我咳嗽出了眼泪,惹起一包的哄笑。

⑦夕阳坠下去了,牛羊喝完水,在爷爷的琴声里走进围栏。虽挤搡却不喧闹,都寻到自己的位置停下来。大地慢慢被暮色包围,终于黑下来了。牧羊犬却噌一下站起身,一溜小跑,巡视营盘去了。爷爷频举牛皮酒袋,琴声不歇,若断若续。牛羊在栏里传来反刍声,我偎依着爷爷,似睡似醒。阿爸和额吉睡了吗?还有三天就过除夕了,他们又该回来了。这回我要扑进他们的怀里,赖着不出来。想到这里,我涌起一丝忧伤,一丝甜蜜。

⑧牧羊犬悄没声地返回来了,四周一切都静下来了。爷爷抱起我走回包里,燃起灯烛。爷爷细细地看着我,我微闭着眼,装睡。可爷爷仿佛看出了我的秘密,说,这孩子,是不是又想阿爸和额吉了。我没有做声,但我分明看到,有一串闪亮的水珠子,从爷爷皱纹纵横的脸颊滚落……

 

 

9.标题“牧归”蕴含着丰富的情思,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分析。(3分)

 

 

10.文中两次描写夕阳,分析这两处环境描写对展开情节的作用。(4分)

 

 

11.本文的叙述视角比较特殊,请赏析其效果。(4分) 

 

 

(七)2021年黄浦一模                马脚穿鞋

莫言

①据说,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人就开始给马蹄挂掌(钉蹄铁),这事当时还有个很有趣的说法,叫作“马穿凉鞋”。中国史书中关于给马挂掌的最早的记载是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我坦率地承认上面这些知识,都是“百度”来的,是不是可靠,我也不知道。但下面的故事,却是我亲身的经历,绝对可靠。

②我估计像我这个年纪的在农村出生的人,都看到过给马或者给骡子挂掌的场面。那场面很精彩,很刺激,看一次就能记一辈子。挂马掌的人,基本上都是健壮、精干的男人,因为这活儿,既需要技术,又需要胆量。因为并不是每匹骡马都是好脾气,它一旦不高兴,一尥蹶子,就够人受的。马掌匠大多数都是铁匠,需要根据骡马的蹄子,随时修改蹄铁的大小。大多数的马掌匠都是在铁匠铺子里等活儿。他们的铺子前,用五根粗大的圆木,交叉竖起个木架子。他们将骡子或者马弄到架子下,用两根结实的帆布带子,兜在骡子或马的前后腿之间,然后将它们吊起来,这样,无论多么暴烈的累马,也就失去了尥蹶子的能力。

③我要说的是一个犹如凤毛麟角一样稀罕的下乡找活儿干的马蹄匠。下乡找活儿干,就意味着没有了器械的保护,马蹄匠要跟骡马亲密接触,风险很大。单纯因为这,还不值当我使用“凤毛麟角”这样的高级形容词,我之所以使用这个形容词,因为这个马蹄匠是个女的,而且是我的表姐。这个表姐不是那种八竿子拨拉不着的瓜蔓子亲戚,她是我母亲的堂哥的独生女儿。

④我这个表姐身材并不粗壮,甚至还可以说她有几分苗条。她也不丑,甚至还可以说她比较漂亮。就是这样一个人儿,学了这样的手艺。我堂舅是个铁所,也是马蹄匠。我堂舅并不愿意让自己的独生女儿继承自己的手艺,生产大队安排了一个小伙子给他当学徒他又不要。我表姐很喜欢这活儿,因为喜欢,所以上心,我堂舅没怎么教,她自己就看会了。

⑤我表姐在我们村子里大显身手赢得了高度赞誉的那次,是给我们第二生产队里那匹性情极为暴烈的骡子上蹄子那个中午。那时我堂舅已经很老了,只能给我表姐当助手。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个女马蹄匠给第二生产队的疯骡子上蹄铁,全都跑来看热闹。

⑥我们第二生产队那匹疯骡子,是真疯。它能同时飞起两条后腿踢人,又能十分灵巧地飞起一条后腿踢狗。它还能站立起来,用两只前蹄,像拳击手一样擂人,当然,用嘴咬人,它也十分擅长。我们队长和会计贪便宜把这家伙买回来,简直是买回了头猛兽。每次要将它套进车辕,都需要动员全队的壮劳力。一旦把它套进车,它就拉着车狂奔,速度之快,我说出来大家也不会相信。也就是说,这头疯骡子,身上有不可思议的神奇的力量,它使我们队里马车的速度大大提高。有一次它从县城给公社供销社拉了一车煤,蛟河农场的一辆捷克产的胶轮拖拉机趾高气扬地超越了它。它野性发作,嗷嗷地叫着,拉着车就追,车上的煤被颠得纷纷落地。拖拉机司机刚开始不以为然,呼喊了一些嘲笑骡子的口号,骡子大怒,狂追不止,车越跑越轻,速度越来越快。拖拉机驾驶员一时慌乱,竟然把车开到了路沟里,差点出了人命。这件事流传甚广,使我们村子里的人尤其是我们这些孩子感到无比地骄做。骄傲归骄傲,但供销社的煤是要赔的。我们全队的人拿着笤帚去沿路扫煤,但还是缺了一半分量。

⑦话说我堂舅把疯骡子拴在街边一棵柳树上,稍一懈怠,就被骡子一口咬住了胳膊。我表姐一个箭步冲上去,对着骡子的耳朵眼儿一声尖叫,那骡子像当头挨了一棍似的,两条前腿一弯就跪下了。我表姐迅速地用细麻绳将它的上唇拴起了一个疙瘩,然后将连接着细麻绳的粗绳子扔到树杈上,往下一拉,那骡子就乖乖地把头仰了起来。表姐将绳子交给我堂舅,我堂舅把绳子死劲往下一抽,那骡子痛苦得浑身颤抖,再也没有心思飞起蹄子尥人了。

⑧我表姐从容不迫地给疯骡子剔除了旧蹄铁,用扁铲给它修平了趾甲,然后给它钉上了合适的新蹄铁。四个蹄子全部弄好,花费了大概半个小时,真是又快又好,观者无不称赞。一切收拾妥当后,我表姐将骡子上唇的麻绳松开,还轻松地拍了拍它的脑门。我堂舅将缰绳递给生产队的饲养员。众人飞快地散开,等待着疯骡子的疯狂。但奇怪的是,我们队里的疯骡子竟然没有折腾,它跟在饲养员身后,乖乖地走着,仿佛一个刚穿上新鞋的小媳妇,个头也高了两寸。

⑨过了几年,在添油加醋的传说中,我表姐成了武功高强的女侠,那疯骡子,成了她仗义行侠时的坐骑。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⑩我表姐后来被推荐上了农学院畜牧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兽医站工作。她嫁给了一个部队的军官,后来随军去了贵州。现在,她应该有七十多岁了,自从那个她征服了疯骡子的中午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二〇一五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到高雄渔港,见秋刀鱼丰产,心中喜悦,遂出一上联:“秋刀出鞘渔民笑。”在此之前,为保障渔民出海安全,台海军曾出动军舰护航,这个上联,包含了这层意思。我想了好久,也没对出贴切的下联。忽然想起挂马掌的事,于是勉强对出一个下联:“马脚穿鞋骑士高。”“高”在这里当动词用。      

 

选自《上海文学·一斗阁笔记(三)》2020年第1期

 

 

9.本文中“马脚穿鞋”这一核心情节后半部分才出现,分析这样组材的作用。(4分)

 

 

 

 

(八)2021年静安一模               寒露的雨     刘丽丽

①人在雨雾中行走是种奇妙的体验,既感到无限安全又无限危险。尤其在薄暮时分,天色逐渐昏暗下来,除非必须,很少有人愿意从舒适的家里走进湿漉漉的雨雾中,做这样一种刺激的尝试。

穿过积水的马路,路边千根草的叶子越发紧贴了地面,随着秋天的日益加深,它们茎叶的颜色会更深沉,变成深沉的赫石色。

雨后的蛙声类似于低音号,把号声拉长,加上雨雾带来的湿气,声音越发变得沉闷。它们在做一种最基本的音阶练习。当你脚步朝着灌木丛中的它们靠近,这种演奏慢慢停下,当你走远了,练习继续进行。这的演奏方式让人听出许多漫不经心,似乎一个早就功成名就的演奏家,已经过上了舒适生活,但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依然时常把乐器拿到太阳光下检视一番。演奏者除了蛙类,还有一种秋虫,在雨雾里毫不怯场地歌唱,它们的调子比较嘹亮。低一高,双声部的演奏给灌木丛增加了立体感。

在这样的演奏里,脑海中回闪着刚读过的《梵高家书》。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里,提到了画家塞雷的故事。他这样评价:“这样的人真是奇才。他一生历尽艰辛,最终创作出了哀婉动人的伟大作品,他就像一株黑山楂树,或者更像一株枝干扭曲的老苹果树,饱受摧残,终于开出了最娇美、最纯洁的花朵。”个处于社会下层的天才,最终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就像一株鲜花盛开的老树,的确令人感动。在此之前他饱受了严冬的巨大的痛苦,痛苦的程度并不是后来的那些仰慕他对他表示同情的人所能够想象体验得到的。

梵高评价塞雷的句子非常贴切,而后世在他对别人的评价中,自然联想到了他的遭际。三十七岁之前的日子,梵高颠沛漂泊,他的饥寒冻馁,他坚持过程中的绝望和失落,分明就是一株青年的苹果树。经历了抽枝展叶的新奇,也接受了风雨的捶打。尽管青春的气息已经在体内聚集,在寻找突破口,但是失败的天空总是那么令人绝望。

在纳南,梵高曾经跟他的个做皮革工作的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绘画早晚会得到世人的承认。在我离开人世以后,一定会有许多文章来评论我的绘画。如果时间还来得及的话,我打算为此做好准备……”读这样的句子,在惆怅的阴霾中,总算透进了一丝阳光。这是一种对自信,带着穿透时间遮蔽的勇气和悲壮。稀有的植物往往生活在更加隐秘的地方,这一定是大自然更为精心的创造;而一个卓越的画家,在画出传世的作品之前,却深受生活的磨难,裹挟进深秋的雨雾之中,没有人告诉他还有多少日子才能迎来温暖。

有一张画他感觉很满意,画的是在淡紫色并且略带金黄色的夜空下,农舍黑乎乎的轮廓。黑黑的白杨树耸立在农舍之上。注意这儿个词:淡紫色、金黄色、黑色黑乎乎,色彩的丰富,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多彩。大自然对于众多物种,自有其合理的安排,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所遭遇的一些不公正而停滞不前,并不明智。所幸,梵高有弟弟提奥的支持,当时还算健康的身体扛住了所有现实的窘迫,积极的精神抵挡了厄运带来的打击,那是段穷困但是幸福的时光。

黄河滩蒙蒙的雨不断飘落下,林地在远处成了黑黝黝的一片。近旁的白色水洼中倒映出最后的天光,无形中阔大了想象,让这片土地有了汪洋大海般的气势。

林地四周,雨点落进灌木丛,发出轻微的击打声。由于击打的介质不同,声音也有了不同的特色。雨点从树叶上滑过,飞快坠落到地上,落进泥土的声音,略显沉闷。滴落在柏油马路上的声音就变得清脆了许多。如果雨滴落进道路附近的排水管道,许多的水珠汇聚成溪流,有了集体行进的脚步声,让人听出来一种进行曲一般的昂扬和青春的豪迈。更多的雨滴在下水管道中奔流,流水击打着水泥地面,透过缝隙传到地上变成泠泠的脆响。我站在林地旁边倾听了好一会儿,心情无端激动,感觉内心某种沉寂的东西被这种声音所唤醒——它们互相召唤,向前向前,永不止步,一颗颗欢快的心,明亮着。一个人如果没有功利之心,他的奔流本身就是目的,美,就在这样没有预设目的的自足中完成。

夜晚的第一盏灯在雨雾中亮起来,我撑着伞,回转身,朝着光亮走去。

 

11.本文标题“寒露的雨”主要写梵高的命运,这种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讲座预告

最新活动

热门课程

三校生5月考(本科)平日班

    2015级全日制本科目标班,开设暑假班与秋...

艺术生文化课本科冲刺班

    课程优势: (1)学员零起点;(2)紧扣考纲;...

小小故事大王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小小主持人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双休班

    2016级学业水平考,开设暑假班与秋季班,...

三校生3/5月兼顾班

    三校生3月考班 三校生3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小小演说家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标签:高考语文辅导    高考作文辅导    
相关资讯

更多校区查询

饮水思源,源自交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交大校训,依托名校师资,提供专业的托班辅导、青少年英语辅导、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 二十年教育经验
  • 十余项教育大奖
  •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
思源logo尺寸220

总课程咨询热线:400-678-9493 服务时间:9:00-20:00,双休日照常

手机网站访问地址:http://www.siyuanedu.com/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400-678-9493
思源教育LOGO

咨询热线:400-678-9493

在线咨询

乘车路线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

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

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  沪ICP备110083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